分類塑料垃圾桶影響垃圾分類行為的相關研究
以往對垃圾分類行為影響因素的研究大多關注于個體層面,在個體的態度、心理變量、主觀規范、個體認知和人口學因素等方面均發現顯著影響。對于分類塑料垃圾桶影響垃圾分類行為的研究可以概括為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兩部分。直接影響是指分類塑料垃圾桶的便利性、可用性等外在條件對分類行為的影響,間接影響是指分類塑料垃圾桶作為一種中介變量,通過影響個體因素來對分類行為產生調節作用。
一、分類塑料垃圾桶直接影響分類行為
1.有無分類塑料垃圾桶
分類塑料垃圾桶設施的有無對分類行為的影響巨大。McCarty和 Shrum (1994)的研究發現,在學生群體中,大多數學生對分類回收行為表現出積極的意愿,但是分類行為卻因分類塑料垃圾桶的缺乏而受到極大影響。Barr (1998)的研究發現,是否提供分類塑料垃圾桶對居民的垃圾分類行為有著顯著影響,而且發現其距離居民住所的位置越近越能促進居民垃圾分類行為的產生,另外,此類垃圾桶的數量也顯著影響居民的垃圾分類行為。其他近似的研究中也都發現,有無分類塑料垃圾桶與居民垃圾分類行為密切相關,垃圾桶的完備性會顯著提高居民的垃圾分類行為。
2.分類塑料垃圾桶的便利性
分類塑料垃圾桶設置的便利性水平將會顯著影響居民的垃圾分類行為,而且發現其設置的越便利越會促進沒有環保意識的居民產生垃圾分類行為。Suopeng Zhang 等(2016)通過對中國地區的垃圾分類行為進行研究發現,提高分類塑料垃圾桶的可及性會鼓勵人們的分類回收行為。Kin Wai Michael Siu(2014)針對中國香港地區的一項研究發現,提高它的的便利性水平可以有效激發家庭和社區參與垃圾分類回收行為。其他近似研究中也都發現,有分類塑料垃圾桶、再生資源回收點直接為垃圾分類提供便利,將會顯著促進居民的垃圾分類行為。
二、分類塑料垃圾桶對分類行為起到調節作用
Michele Tonglet (2004)指出,個體的態度會決定個體之后的行為,而垃圾分類設施會反向決定人們的態度。Mei-Fang Chen and Pei-Ju Tung (2010)研究發現,當消費者感知到缺乏有效的垃圾分類設施時,這種感知會對垃圾分類意向產生調節作用,從而弱化減少垃圾分類行為。Chen和Tung (2010)在研究中提出,對分類塑料垃圾桶缺乏的感知是一個情境因素,這種情境因素會對個體的分類回收意向起到了調節作用。也有研究者不認為塑料垃圾桶會對分類行為起到調節作用,認為其對分類意愿沒有顯著影響,但對分類行為有非常顯著的影響。
綜上研究發現,垃圾分類設施的確是個體進行垃圾分類行為的重要影響因素,增強垃圾分類設施的可用性水平將會顯著提升個體的垃圾分類行為。因此,對于垃圾分類設施的可用性研究將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